“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注释】
⑴杜司勋:即杜牧,晚唐时期诗人、散文家,曾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三月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见《樊川集》中《上周相公启》及《宋州宁陵县记》),故称杜司勋。
⑵风雨:语出《诗经·国风·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抒写风雨怀人之情。此借意以怀杜牧,并以风雨迷茫之景象征时局之昏暗。斯文:此文,指他当时正在吟诵的杜牧诗作,即第三句所谓“刻意伤春复伤别”之作。
⑶差池:犹参差。指燕飞时尾羽参差不齐。语出《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马瑞辰通释:“差池,义与参差同,皆不齐貌。”此谓自己翅短力微,不能与众鸟群飞比翼。此自谦才短,又自伤不能奋飞远举。
⑷刻意:有意为之,此指别有寄托。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复:又。伤别:因离别而悲伤。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翻译】
高楼上风雨如晦感动于杜司勋的诗文,他羽翼短小无力奋飞赶不上同群的人。倾注心血刻意写诗感伤时事又伤离别,人世间值得推崇和赞誉的只有杜司勋。
【鉴赏】
首句“高楼风雨感斯文”,写自己对杜牧诗歌独特的感受。这是一个风雨凄凄的春日。诗人登上高楼,凭栏四顾,只见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迷茫的雨雾中。这风雨如晦的景象,正好触动胸中郁积的伤世忧时之感。
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诗人对杜牧的诗作也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因为后者就是“高楼风雨”的时代环境的产物。杜牧的“斯文”,不能确指,也不必确指,应是感伤时世、忧愁风雨之作。
次句“短翼差池不及群”,转说自己,也暗含杜牧。这是一首送别诗。李商隐用“差池”暗寓“伤别”之情。这句是说,自己正如风雨中艰难行进的弱燕,翅短力微,赶不上同群。
这是自伤身世孤孑,不能奋飞远飞,也是自谦才力浅短,不如杜牧。这后一层意思,正与末句“唯有”相呼应。上句因“高楼风雨”兴感而兼写双方,这句表面上似专写自己。其实,“短翼差池”之恨不独李商隐。他另一首《赠杜十三司勋员外》曾深情劝勉杜牧:“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正说明杜牧同样有壮心不遂之恨。这里只提自己,只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三、四两句极力推重杜牧的诗歌。伤春、伤别,即“高楼风雨”的忧时伤世之意与“短翼差池”的自慨身世之情,也就是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伤春”、“伤别”,高度概括了杜牧诗歌的主要内容与基本主题,并揭示了带有那个衰颓时代所特有的感伤情调的艺术风格。“刻意”二字,既强调其创作态度之严肃,又突出其运思寓意之深厚,暗示他所说的“伤春伤别”,并非寻常的男女相思离别,伤心人别有怀抱。末句“唯有”二字极高评价了杜牧在当时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这首诗之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人极力称扬杜牧,实际上含有引杜牧为同调之意。既评杜,又属自道。同心相应,同气相求,诗人在评杜、赞杜的同时,也就寄托了自己对时代和身世的深沉感慨,暗含着诗坛寂寞、知音稀少的弦外之音。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出自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 迢迢 【查看全文】
2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 【查看全文】
3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出自南北朝诗人王褒的作品《渡河北》,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 【查看全文】
4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出自元朝诗人高启的作品《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 【查看全文】
5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 【查看全文】
6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其古诗全文如下: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