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3:33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出自宋朝诗人程颢的作品《秋月》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
  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隔断”句: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翻译】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赏析】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相关阅读
1 柳魂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好作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柳魂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好作春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词作品《风止》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收尽狂飚卷尽云,一竿晴日晓光新。 柳魂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好作春。 【注释】 【查看全文】

2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出自宋朝诗人刘辰翁的作品《西江月新秋写兴》,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 【查看全文】

3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清平乐洛阳愁绝》,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 【查看全文】

4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出自唐朝诗人张祜的古诗作品《赠内人》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注释 【查看全文】

5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出自唐朝诗人曹组的作品《沉醉东风秋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 【查看全文】

6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新晴野望》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