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3:34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出自宋朝诗人仲殊的作品《诉衷情·宝月山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注释】
  ①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唐温庭筠取《离骚》诗句“众不可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
  ②宝月山:在杭州城外,与清波门相近。
  ③清波门:在杭州西南,靠近西湖,为游赏佳处。拥轻衣:指穿着薄薄的春装。
  ④杨花:即柳絮。
  ⑤帘帏:即帘帐。
  ⑥钟声:撞钟击鼓,为佛门早晚必行的功课。
  ⑦篆香:状似篆文字形的盘香。
  【翻译】
  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杨花纷飞殷勤相送。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边花树上群莺乱啼。寺院清幽,帘帐低垂,刚乘着夜色把家回。钟声已经响过,篆香刚刚点起,月光正照在院门前。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
  上片首句“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佳丽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莺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词的上片,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换头一起三句,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这一场景的转换。曰“闲”,曰“小”,曰“初”,皆涉笔轻灵,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的名句。仲殊即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眼前,真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实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此词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相关阅读
1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劚剑等鬈珊肜溲?/a>。 纱帷昼 【查看全文】

2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出自唐朝诗人戴叔伦的作品《屯田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 【查看全文】

3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出自唐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归至武阳渡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注释】 【查看全文】

4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出自诗经中的作品《卷耳》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 【查看全文】

5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塞下曲塞虏乘秋下》,其古诗全文如下: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 【查看全文】

6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出自唐朝诗人冯延巳的作品《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其古诗全文如下: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