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38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出自清朝诗人赵翼的古诗作品《野步》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注释】
  峭寒:料峭
  红他枫叶白人头:这是名句。意思是:(秋风)把枫叶变红,却把人的头发变白了。更是感叹时间不饶人。
  【翻译】
  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鉴赏】
  绝句就是“截句”,从律诗中截出两联,单独成诗,可以把不必要的部分删去,只突出精华的内容。由于形式适合,有相当一部分绝句是着眼于奇想巧思的,前两句交代,后两句用奇,此诗即如此。
  “峭寒催换木棉裘”,寥寥数字,勾勒出了较长一段时间里诗人的心理状态。“催”者,催促,催逼,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诗人换上棉袄。在这里,诗人赋予了峭寒一个独立的人格,它想用寒冷逼迫诗人换衣,诗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诗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诗人不得已,只好屈服。实际上,峭寒是没有人格的,更不可能故意与诗人作对,诗人这样写,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诗人为什么不肯换上棉袄呢?可能有多种原因,但结合后文来看,最可能的就是诗人认为多穿衣服是年老体衰的表现,他不肯服老,所以不愿听任峭寒摆布,但最终还是无奈投降了。“倚杖郊原作近游。”“倚杖”是说腿脚不便,“近”是指无力走远。那么,大冷的天,诗人为什么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风萧瑟中,又将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诗人笔下的秋风,仿佛成了一个讨人厌的家伙,它萧萧地吹,不停地吹,吹红了湛湛青枫,吹白了满头乌发,诗人对这秋风,不禁发出一句“管闲事”的牢骚来。如果说前面的“催”字还不是那么明显的话,那么这里的移情于物就十分突出了。本来秋风没有感情,也不好管闲事,枫叶之红、青丝之白,都与秋风没半点关系,诗人发此怪怨,实属无理。但越是无理,越是有情,诗人自入秋以来,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伤之情就从没断过,此刻他看到瑟瑟作响的红叶,一腔悲怀再也把持不住,便冲秋风抱怨道:“你怎么这么好事!”这里的秋风,实际上已经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整个秋天、甚至永远无情地流逝着的时间的代表,正是无情的岁月逼红了枫叶,也催老了诗人。诗人此处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让衰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仿佛读者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在秋风中不禁洒泪。
  综合全诗来看,最核心的无疑是后两句,但前两句也不应忽视。应该说,如果没有前面两句的交代和铺垫,后面的感情不可能抒发得那么充分。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


相关阅读
1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长信秋词五首其四》,其古诗全文如下: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注释 【查看全文】

2 青烟万条长,缭绕几百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烟万条长,缭绕几百尺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黄葛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 青烟万条长,缭绕几百尺。 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綌。 缝为绝国衣,远寄 【查看全文】

3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宋朝诗人李贺的古诗词作品《雁门太守行》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 【查看全文】

4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其古诗全文如下: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 【查看全文】

5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横塘》,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释】 1.横塘:在 【查看全文】

6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水调歌头游览》,其古诗全文如下: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