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02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出自唐朝诗人权德舆的古诗作品《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注释】
  1、征路:远行的路途
  【解说】
  十年前曾经与您分别,今天在远行的途中偶然相逢。马首所向是什么地方呢?夕照正斜照着千山万峰。
  【鉴赏】
  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也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与“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情味。他们在万山攒聚的岭上和夕阳斜照的黄昏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诗人撇开“相逢”时的一切细节,直接从“逢”跳到“别”,用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语言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即将驱马作别。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万壑,西斜的夕照正将一抹余光投向峭立无语的山峰。这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不施色彩,不加刻画,没有对作别双方表情、语言、动作、心理作任何具体描绘,却自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静寂而略带荒凉,使这场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
  马首所向,千峰耸立,万山攒聚,正暗示着前路漫漫。在夕阳余照、暮色朦胧中,更给人一种四顾苍茫之感。这一切,加上久别重逢旋即又别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就使得这情景无形中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在人生征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匆,一切都难以预期。诗人固然未必要借这场离别来表现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对“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的情景时,心中怅然若有所思则是完全可以体味到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叙述语,而是充满咏叹情调的轻轻一问,第四句则宕开写景,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说,三、四两句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交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相关阅读
1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出自宋朝诗人李廌的作品《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 【查看全文】

2 上楚山高处,回望襄州。兴废事,古今愁。草封诸葛庙,烟锁仲宣楼。英雄骨,繁华梦,几荒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上楚山高处,回望襄州。兴废事,古今愁。草封诸葛庙,烟锁仲宣楼。英雄骨,繁华梦,几荒邱出自元朝诗人高宪的作品《三奠子上楚山高处》,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楚山高处,回望襄 【查看全文】

3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汴河怀古二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注释 【查看全文】

4 一旅同仇谊,三秋故主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旅同仇谊,三秋故主怀出自清朝诗人夏完淳的作品《即事一旅同仇谊》,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旅同仇谊,三秋故主怀。 将星沉左辅,卿月隐中台。 东阁尘宾幕,西征愧赋才。 月明笳 【查看全文】

5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南涧中题》,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 【查看全文】

6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拟挽歌辞荒草何茫茫》,其古诗全文如下: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