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16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
  1、夏十二:夏姓,排行十二,名未详
  2、岳阳楼:岳州西城门楼,下瞰洞庭遥对君山。在今湖南岳阳之西
  3、川迥洞庭开:迥,远。开,开阔,广阔。这句是说站在岳阳楼,可以看到岳阳的极远处
  【解说】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无际。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鉴赏】
  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写得很动人。此处一个“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写更为辽远的长江。洞庭湖的北面与长江相连,人们在岳阳楼上,隔着那壮阔的湖水,迷茫中长江依稀可见。这两句意境阔大,诗人炼词造句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上两句是俯视下界所见,三四两句便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正如刘勰所说:“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


相关阅读
1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红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注释】 ⑴绿艳:指碧绿鲜艳的叶子、闲:通 【查看全文】

2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芳意不如水远, 【查看全文】

3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古诗词作品《临江仙》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查看全文】

4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出自唐朝诗人李世民的作品《还陕述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 【查看全文】

5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郊居岁暮屏居负山郭》,其古诗全文如下: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 【查看全文】

6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半山春晚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