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子白居易

发布时间:2015-04-20 00:00

  初露峥嵘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应该算是“神童”类的人物,相传他不会说话时就认识“之”、“无”两字,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当然白居易也是很刻苦用功的,他自己曾叙述:“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在他十六岁那年,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当时,长安有一个名气很大的人名叫顾况,他是朝廷著作郎,大诗人,很有才气。每天都有很多人去拜访他,这些人不是名流,就是显贵,顾家门前鞍马不断。白居易听说了顾况的名气,就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看到白居易孤身一人,年未满弱冠,心中不悦。就疑惑地问:“你家住那里啊?”他连忙答道:“晚生姓白名居易,从符离家乡来冒昧拜见先生。”说完就恭敬地送上名帖和诗卷。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忍不住打趣的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说的满脸通红,仍然低头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妙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接着又抱歉地说:“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赞白居易的诗。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的名声在长安传扬开来。他就象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开始崭露头角。

  爱情悲剧

  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今安徽宿县符离集),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由于家教太严,双方皆不敢将关系公开,只有暗暗的往来,以至于双方的父母都不知道。后来白居易按父亲的要求离开符离去长安时,双方都发愿永远相爱,不负少年之约。可惜此后白居易经常辗转洛阳、襄阳、浮梁等地,不能回去见心上人,但是他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符离的湘灵姑娘。

  贞元十六(公元800)年,白居易考中进士,开始了官场生活。这一年他29岁,很多达官贵人给他做媒说亲,可是他都没有答应,因为他心中还是想念着湘灵姑娘,总想有一天能回到符离去相见。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贞元十九(公元803)年冬,白居易回到了符离,可惜这次不是回符离定居,而是按父母的意愿去搬家(搬到陕西下邦)。年已32岁且名噪诗坛的白居易,依然冲不破封建礼教的桎梏。和当年一样,他没有勇气去公开的和湘灵姑娘见面,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由于怕别人知道了,既不敢哭,也不敢说话,双方都忍受着极大的痛苦。白居易有一首《潜别离》写出了当时的情形:“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这次分别后,白居易和湘灵姑娘便再没有见过面。但白居易仍不能忘情,在诗中一再提到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冬至夜怀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寄湘灵》)他们的结合不会再有希望了,白居易苦闷万分,写了一首《感秋寄远》诗:“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翼,惠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结婚的佳期与最美的年华都成了一场空,岂不伤感。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在周至任县尉,这时他已36岁,依然是孑然一身。孤独和寂寞折磨着他,他只有寄情于花草,把花当作情人。他的《戏题新栽蔷薇》诗直呼出了他的心声:“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作夫人。”白居易直到37岁才结了婚,婚后和杨氏夫妻关系并不坏,但白居易仍然时时想起少年时代的女友湘灵姑娘。当年湘灵姑娘曾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白居易一直保存着,多年来,不论在朝在野,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贬江州司马,于是又将鞋子带到了江州。第二年春天,他将衣物一类的东西摊在院子里晒太阳,忽然见到那双鞋子,少年时的历历往事便一起涌上心头。他又想起了当年的湘灵姑娘。这时白居易已是45岁的人了,仍禁不住思绪翻腾,感叹再三,赋诗抒情:“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为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漂泊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复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后,色黯花草死。”

  素口蛮腰

  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而在白居易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也就是说,美姬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现代人形容美女们说什么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另外据《容斋随笔》上说,白居易有首诗,叫做《小庭亦有月》云:“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白居易自己做注说:“菱、谷、红、紫,皆小臧获名。”臧获,即家妓。诗中的菱角、谷儿、紫绡、红绡等女子都是他的小妾或家妓。早年白居易曾上书极力反对皇帝选美,不想白居易后来也沉溺于声色之中。当然唐代士大夫们蓄妓并非只有白一人,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和小蛮等人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他们都不忍离去。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相关阅读
1 《杏园中枣树》白居易

杏园中枣树 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暮江吟》全诗赏析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查看全文】

3 暮江吟白居易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2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真正原因

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 【查看全文】

5 池上白居易

池上小娃撑小艇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古诗《后宫词》

《后宫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全诗体现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