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古诗《后宫词》

发布时间:2016-09-27 00:00

  《后宫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全诗体现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注释】

  ⑴泪湿:犹湿透。湿:一作“尽”。罗巾:丝制手巾。

  ⑵前殿:正殿。按歌声:依照歌声的韵律打拍子。

  ⑶红颜:此指妃子。恩:指皇帝对她的恩宠。

  ⑷倚:靠。熏笼:覆罩香炉的竹笼。香炉用来熏衣被,为宫中用物。

  【白话译文】

  丝帕揩尽眼泪,好梦却难做成;

  深夜,前殿传来有节奏的歌声。

  红颜尚未衰老,恩宠却已断绝;

  她独倚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赏析】

  这首诗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前人曾批评此诗过于浅露,这是不公正的。诗以自然浑成之语,传层层深入之情,语言明快而感情深沉,一气贯通而绝不平直。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层怨怅。宠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见出两层怨怅。梦既不成,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正当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又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就有了三层怨怅。倘使人老珠黄,犹可解说;偏偏她盛鬓堆鸦,红颜未老,生出四层怨怅。要是君王一直没有发现她,那也罢了;事实是她曾受过君王的恩宠,而现在这种恩宠却无端断绝,见出五层怨怅。夜已深沉,濒于绝望,但一转念,犹翼君王在听歌赏舞之后,会记起她来。于是,斜倚熏笼,浓熏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终归破灭,见出六层怨怅。一种情思,六层写来,尽缠绵往复之能事。而全诗却一气浑成,如笋破土,苞节虽在而不露;如茧抽丝,幽怨似缕而不绝。短短四句,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失宠宫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夜来不寐,等候君王临幸,写其希望;听到前殿歌声,君王正在寻欢作乐,写其失望;君恩已断,仍斜倚熏笼坐等,写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来,写其绝望。泪湿罗巾,写宫女的现实;求宠于梦境,写其幻想;恩断而仍坐等,写其痴想;坐到天明仍不见君王,再写其可悲的现实。

  全诗由希望转到失望,由失望转到苦望,由苦望转到最后绝望;由现实进入幻想,由幻想进入痴想,由痴想再跌入现实,千回百转,倾注了诗人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 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怜光彩亦何殊。 白居易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咏老赠梦得》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 【查看全文】

4 清明夜 白居易

《清明夜》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赏析: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 【查看全文】

5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问刘十九》原文鉴赏

【作品简介】《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