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燕子楼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07-15 00:00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关盼盼是中国历史上名女人之一。因盼盼曾住燕子楼,燕子楼也成了名。关盼盼、燕子楼,是一个相当凄美的故事,而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和这个故事有关联。

  燕子楼在唐代的徐州(今江苏铜山县境内),唐贞元年间,由尚书出任徐州刺史的张建封为爱妾关盼盼所建;关盼盼美艳而多才思、能诗文。而当时的白居易只是一名校书郎,但他的诗名不小。在遨游淮泗之际,往谒张建封。建封邀饮,并引见了关盼盼。白居易曾即席赠诗,其中有“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之句。之后,大家各奔前程,不相闻问。

  十几年后,有个名叫张仲素的来访白居易,告诉他关于燕子楼的故事,以及关盼盼的三首诗。

  三首诗如下:“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消一十年。”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很明显,这三首诗是痴情关盼盼悼念夫君张建封的。诗相当凄美,不愧为才女。看罢,白居易一时兴起,不由得和了三首诗。

  白居易的三首诗如下: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祇为一人长。”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泪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迭在空箱十二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和诗极好,尤其第三首的“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简直是神来之笔,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千古名句。

  按理说,白居易应该敬佩关盼盼的贞义、纯情,而对其加以安慰。不料,就在同一时间,他又另写一首讽咏张建封的诗,此诗竟成了关盼盼的催命符。诗云:“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这诗显然是在讽笑关盼盼不曾随死殉葬。

  而张仲素又是一个好事之人,他竟一字不落地将白居易的这四首诗传给了关盼盼。看了之后,关盼盼难过至极。她解释说:“我之所以不以身相随,只是恐怕百年之后,别人反而会诬陷张公生前好女色,死有爱妾从葬,有辱张公清白。”于是,关盼盼又和白居易诗一首:“自守空楼敛恨眉,形成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诗成不几天,关盼盼便绝食而死。留下一段关盼盼与燕子楼的凄美爱情故事。

  宋朝也有名妓盼盼,黄山谷曾赠词一首,但与燕子楼关盼盼无关。


相关阅读
1 鉴赏白居易长相思

导语:《长相思汴水流》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极为新颖奇巧。下面是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原文及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空闺怨》

《空闺怨》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赏析: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白牡丹》全诗翻译赏析

白牡丹 白居易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 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歌鉴赏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赏析: 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这首诗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村夜》

白居易《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望月有感》原文

【原诗】: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