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译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2016-01-19 00:00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译文】

  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上有座孤山寺,傍晚听完高僧佛经讲解划船回去。

  因为卢橘饱含雨水,所以其果实沉重而低垂,棕榈的叶子随着清风的吹动相互击打着。

  湖上的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 望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去,倒映在夕阳下。

  回到对岸,请各位客人在回首望去,孤山寺仿佛像仙山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

  【注释】

  柳湖:西湖旁多植柳,故有是称。

  松岛:孤山。

  莲花寺:孤山寺。

  桡(ráo):船桨。

  道场,僧侣诵经礼拜之处,即佛殿。

  卢橘子:枇杷的果实。

  重(zhòng):沉重。

  栟榈(bīng lǘ)叶:棕榈的叶子。

  战:交相互动。

  凉:指水风的清爽。

  烟波:湖上的水气与微波。

  澹(dàn):安静的样子。

  空碧:指水天交相辉映。

  参差(cēn cī):高低错落的样子。

  倚:靠着,这里有映照的意思。

  君:各位客人。

  回首:回头。

  蓬莱宫: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而孤山寺中亦有蓬莱阁,语带双关。

  【赏析】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试以现代的电影摄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这种写法,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之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喜悦之情。试想,如果直说“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动归舟出庙堂”,这就索然无味,不能写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诗人的喜悦之情。诗贵别趣,意忌直出,没有诗人的这种精心安排和恰当修饰,就不会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的。

  上二句,从大处写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从小处着笔,由人观景。“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就是写诗人归路所见。卢橘即批杷,栟榈即棕榈。批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多么令人喜爱,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多少喜悦之情!棕榈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凉”字,透出诗人多少快感!好的画境,首先要看它能否表现出典型的物象;好的诗情,首先要看它能否把作者的精神融于画境。这两句,可以说是美景爽情的融冶,诗情画意的结合,似情似景,难解难分。

  诗人移步登舟,船行湖上,这时的情景是: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的寒烟似有似无,蓝蓝的湖波共长天一色,所以说“烟波澹荡摇空碧。”“澹荡”二字,使人如泛仙槎,如升青冥,写出了清爽闲适之情。回望孤山寺:“楼殿参差倚夕阳”,“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各抱地势的瑰丽情景;加之夕阳晚照,红砖绿瓦,金光明灭,真是佛地宛如仙境,因而诗人发出由衷的感慨:“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落笔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作品便戛然而止。孤山寺中有蓬莱阁,两者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更增加了韵外味,弦外音,使孤山寺的诗情画境久久萦绕于读者的脑际。

  这首诗,短短八句,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读后如随诗人游踪,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图。它宛如一篇优美的游记,更配有铿锵的韵致,荡起喜悦的心声,如画卷在目,如乐章在耳,给人以情景水乳交融的快感。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全诗翻译赏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释: 【查看全文】

2 闲聊白居易

唐代的文人多半早熟,不仅文思上早熟,生理上也早熟。白居易十六岁写出来离离原上草的诗句,以致于让后人长咏不绝。小时候最爱看的老白的另一首就是《钱塘湖春行》,真个是琅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歌共同特点解析

唐代诗坛“李杜”、“韩柳”、“元白”、“小李杜”……这些诗人“组合”中,最让我羡慕的当数元稹与白居易了。 他俩虽是列举“组合”中岁数相差最小的,而且交往最为密切的一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及阅读练习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于唐代宗李豫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即公元772年2月28日,卒于唐武宗李瀍会昌六年八月,即公元846年,祖籍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后 【查看全文】

5 品读白居易埇桥诗歌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符离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也是他人生记忆最深刻、影响最深远的时期。这段漫长而又特殊的人生经历注定了白居易和宿州埇桥的不解之缘。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宿州 【查看全文】

6 琵琶行 白居易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