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情感刻画

发布时间:2016-05-20 00:00

  导语:白居易被贬谪为江州司马,对于人生有着许许多多的唏嘘感慨,却因为自己曾经因言获罪以及诸多的原因,不知如何宣泄和表达。而白居易透过琵琶女的一曲琵琶和身世的自述,进而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反观,并且在《琵琶行》之中,通过言简意赅、情景交融以及声情渗透等方式,对自己内心以及琵琶女内心复杂的半世浮沉之情感进行刻画,进而表现出丰富的感情世界。

  一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蕴含情感的分析

  白居易是唐代较为多产的诗人,其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对中国诗坛有着很深刻的影响。自古文章都是从命运多舛的人身上焕发出文采,而白居易创作《琵琶行》的时候,恰逢自己贬谪到了江州担任江州司马的官职之时,内心困顿异常。

  《琵琶行》这首新乐府诗,创作于白居易贬谪在江州司马任上的次年。白居易当时送客人到湓浦江口的时候,因为在江面上偶遇了另一艘小舟上的琵琶奏乐女,与其在江面上谈起旧事,原来琵琶女之所以流落到江州,也是因为各种感情事件,辗转而来。白居易感同身受,因而簌簌而泣,写下了这首鸿篇巨制。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不过其首先仍然是一种生命无常的宿命之感。白居易被琵琶女的乐曲所感动,也被其辗转流离的身世所打动,这是因为白居易内心早已感伤。白居易在江州贬谪期间,对于人生无常更有着一番深刻的体验。

  《琵琶行》中,白居易还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无限感伤。白居易等人听了琵琶曲,也听了琵琶女从年少开始的身世浮沉,反观自身,感觉自己年少时少不更事,对于忧愁没有什么概念,而如今早已经半世浮沉,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轨迹,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太多无法言说的忧伤离别。所以,白居易以一个流落天涯歌女的自述,反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哀伤,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曾经因为赋诗一首而因言获罪,更是因为自己早已不能够完整剖析自我的哀伤,对于早已过去的曾经,其内心的忧伤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

  二 《琵琶行》序言之中的感情刻画:言简意赅的引入

  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是新乐府诗歌,但是欣赏其情感刻画,仍应该不能忽略其序的影响。白居易在序之中谈到“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这一句一方面是谈论江面上琵琶女琵琶曲艺的高超,另一个方面主要是讲自身。白居易从长安京都贬谪而来,把自己自喻为琵琶,铮铮然有京都之声,可见白居易借此刻画,表现自己对京都长安仍然是无限向往以及自己内心的才华斐然,但是却只能够在舟中夜弹,无人欣赏。这样十余字,就已经非常简洁表明了自己内心的高洁和无奈。

  而“曲罢悯然”这样一句,表明了白居易受到琵琶曲声的打动。这四个字的背后,表现出白居易当时内心的悲伤,白居易深深清楚,这样悲伤的琵琶声,其背后蕴含着一定的故事。而实际上,白居易并不是单纯因为琵琶声的忧伤而感到内心的悲悯,其实白居易是在这样的琵琶声之中,听到了他自己,听到了属于自己的悲伤以及回忆。“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序中以这样的两句,简洁概括了琵琶女忧伤的理由,而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白居易被贬的悲伤写照呢?

  最后白居易谈到了,他自己贬为江州司马已两年了,一直以来都是“恬然自安”,正如白居易在另一些诗文之中谈到自己面无忧喜之色,心无争辩之心一样,心中并不是没有忧伤,而是一直在逃避自己内心的悲伤以及困顿,但是在听完琵琶曲和琵琶女对于身世的自述之后,才开始感觉到被左迁贬谪的感触。所以,白居易这样言简意赅地把自己的情感刻画出来,可见白居易在文学上面的造诣深厚,能够把满腔的悲愤融化成一段非常简单的百余字的诗歌之序,但是另一个方面也有“欲语泪先流”的悲凉,因为真正饱经世事的沧桑,是没有办法以语言表达的,也没有办法用非常具体的细节去描摹的,白居易在面对自己悲伤的时候,只能够以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去概括自己贬谪江州,半世浮沉的人生遭遇,可见白居易的悲伤是真切而动人的。

  三 《琵琶行》引首之处的情景交融

  《琵琶行》是一气呵成,感情流淌如同一条河流一般,实质上是没有办法切断的。不过从白居易一行人和琵琶女的交流过程,可以看出整首乐府诗歌应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白居易和友人在江面小舟上饮宴,白居易和友人们听到了江面上另一艘小舟上有琵琶的铮铮之声,于是才把小船移动到琵琶弹奏者的小舟之处,邀请琵琶弹奏者给众位宾客来上一曲琵琶。第二部分是白居易描摹琵琶弹奏者高超的弹奏技艺,运用多种手法去描摹这样一首琵琶曲的精妙绝伦。第三部分是白居易等人和琵琶女攀谈,琵琶女谈起自己半世浮沉的身世之哀。最后第四部分是白居易谈到了自己和宾客们颇受感触。

  第一部分虽然并不是着墨最多的部分,但是白居易在这首乐府诗歌的引首之处,用了非常高超的情景交融手法。白居易首先以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作为整首乐府的开头。这样简单的十四句,首先点出了时间是某年的秋季,因为枫叶正当时。而地点是浔阳江头,在江面小舟之上,事由就是晚上送客人回去。不过在这样的十四字之中,白居用了“瑟瑟”一词,就巧妙跃然在诗歌之上了。秋天是肃杀的季节,古代有所谓的“春生秋杀”之意,意思是万物在进入秋季之后,就逐渐进入了生理上的衰老消亡期。而“瑟瑟”一词正是把秋天的肃杀之意融于期间,并且和琵琶女、白居易两人的半世辗转流离,如今年已经进入人生之秋季,也给整一首乐府奠定了感情上的基调。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样的句子更突显出白居易情景交融的高超手法。本来饮宴喝酒是为了让内心感到快乐,但是因为即将离别,又不知什么时候再能够相遇,白居易和宾客们喝酒仍然是酒入愁肠,不能够宣泄内心的悲伤。而白居易又信手点入一句“别时茫茫江浸月”,分别的时候,茫茫一片的江水倒映着天上的月光,仿佛是月亮浸泡在江面之上。江上之水难免波光粼粼,水中月亮随之荡漾,内心愁绪如同江中月影,思绪绵长。


相关阅读
1 忆江南 白居易全诗赏析

白居易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忆江南词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杏园中枣树》

《杏园中枣树》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夜筝》

《夜筝》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赏析: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 【查看全文】

4 《宿紫阁山北村》白居易

宿紫阁山北村 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 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 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 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 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 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 敛手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观刈麦创作背景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白居易被贬的表面原因是他越职奏事,率先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当朝权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