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因蕙草记罗裙。绿腰沈水熏。阑干曲处人静,曾共倚黄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03

  “长因蕙草记罗裙。绿腰沈水熏。阑干曲处人静,曾共倚黄昏”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诉衷情·长因蕙草记罗裙》,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因蕙草记罗裙。绿腰沈水熏。阑干曲处人静,曾共倚黄昏。
  风有韵,月无痕。暗消魂。拟将幽恨,试写残花,寄与朝云。
  【注释】
  ①“长因”句:江总妻《赋庭草》:“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晏词承化其意。
  ②绿腰:指裙腰绿色。
  ③沉水:沉香。
  ④韵:情韵。
  ⑤朝云:比喻行踪不定的恋人
  【赏析】
  上片追忆了词人与情人的一次幽会。蕙草,在词人眼中,是一种相思之草,所以,睹物思人,看见了蕙草,便想起了“罗裙”,想起了那位体态窈窕、品韵高远的迷人少女。词人记得,在那夕阳微抹、万籁俱静的黄昏,在那幽径曲廊,阑干尽头,一对倾心相爱的人,曾亲密依偎在一起,心心相印,目送斜阳……这里,词人用“罗裙”指代那位少女,用“绿腰”描绘她的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又用了“沉水熏”(沉水,即沉水香)来勾划她的环境,绘写出她的品格高远、气韵不凡。这一切,都是在着力描写她的貌美和迷人。惟其貌美,惟其已时过境迁,只留存在记忆之中,所以怀念之情愈加浓郁,潺潺不可抑止。一次情意绵绵的幽会,珍藏在记忆中的,词人展现了这种美好的画面。
  词人未能沉湎于那逝去了的美好的追忆之中,清醒过来,心中的“曲恨”更加郁结难解。词的下片即将这种情绪婉婉写照出来。词人被追忆的幸福和痛苦交织着的复杂情感深深缠绕着,无由排遣。他只得从微风中去体会“韵”,从月光中去寻找“痕”。这是无聊排情,也是有意遣心。“风韵”中是否有她的姿韵,“月痕”中是否有她的倩影,一切都依然美好,惟独她已远去,只落得一个多情的词人,风中踯躅,月下徘徊,暗自落魄,暗自销魂。此情此境,让词人难以释怀。所以,词人将这一腔幽曲之恨,浸透着爱的恨,饱蘸情感之墨,“试写残花,寄与朝云。”心随残花,远近高低随处飞扬;意逐朝云,阴晴风雨任凭飘荡。词人的深深的遥念之心,全都寄托在这残花和朝云之中。
  晏几道的词有一个特点,常常不是将心胸中意一泻而出,而是象剥茧抽丝一样,一寸寸,一丝丝,轻柔地抽绎出来,促使读者产生共鸣。这首词的特色也在这里。词人对情人的怀念之情,既深沉,又炽热,心情的沸腾和波澜起伏,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词人以他那种特有的词的笔调,词的语言,将其深婉地、风情摇曳地表达出来,以一种淡淡的、连绵不断的情思频频敲击着读者的心,产生一种柔婉之美。所以,乍读其词,以为轻描淡写,漫不经意,细味却颇感深婉幽曲,饶富情韵。


相关阅读
1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杨柳枝词》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注释 【查看全文】

2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李都尉古剑》,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 【查看全文】

3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 【查看全文】

4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关山月》第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 【查看全文】

5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其古诗全文如下: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 旧恨新欢相半。谁见 【查看全文】

6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谒金门示知命弟》,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