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释】
⑴胡居士:名字生平未详。古代称信佛而不出家的人为居士,也指隐者。
⑵寒更:寒夜的更点。唐骆宾王《别李峤得胜字》诗:“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箭:古代计时仪器漏壶中的箭标,上面刻有度数,随着漏壶里的水不断下滴,箭标上的刻度依次显露出来,依据时刻报更。唐薛逢《元日楼前观仗》诗:“千门曙色锁寒梅,五夜疏钟晓箭催。”
⑶清镜:明镜。南朝齐谢朓《冬绪羁怀示萧咨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衰颜:衰老的容颜。隋尹式《别宋常侍诗》:“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⑷牖:窗户。《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翻译】
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赏析】
此诗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结尾处的对雪怀人之情,就是在雪中思友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地触发出来的。
首联对仗,“寒更”对“清镜”,“清镜览衰颜”有迟暮之感。颔联写开门所见,先倒叙一笔夜来听到的响动:“隔牖风惊竹”,然后反扣眼前所见的景象:“开门雪满山”,诗情跌宕起伏,奇趣横生。颈联继续写雪,从空中写到地上,特别表现晨雪带来的闲静。透过雪景传达无处不在的寒冷,为转写对胡居士的忆念蓄势。尾联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以想象的手法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
此诗中间二联是写雪景的名句。一般人好用鹅毛柳絮(如谢道韫)、碎琼乱玉(如施耐庵)等来写雪景。王维写雪,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风听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这就使人如临其境。
相关阅读
1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引驾行红尘紫陌》,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 【查看全文】
2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出自唐朝诗人崔颢的作品《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其古诗全文如下: 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 【查看全文】
3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出自于诗经作品《芄兰》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 【查看全文】
4 子为王,母为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子为王,母为虏出自西汉诗人戚夫人的作品《戚夫人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注释】 (1)子为王:指戚夫人 【查看全文】
5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古诗作品《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查看全文】
6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胡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注释】 ⑴黑姓蕃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