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7:12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古诗作品《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⑹第四桥:即“吴江城外之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以泉品居第四”故名(乾隆《苏州府志》)。
  ⑺天随:晚唐文学家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⑻何许:何处,何时。
  ⑼参差:不齐貌。
  【翻译】
  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天随子一起隐居。可如今像他这样的人在何处?我独倚栏杆缅怀千古,只见残柳参差不齐地在寒风中飞舞。
  【赏析】
  下片之境,乃词人俯仰今古之境。“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第四桥所在地是陆龟蒙的故乡。《吴郡图经续志》云:“陆龟蒙宅在松江上甫里。”松江即吴江。天随子为陆龟蒙之自号。天随语出《庄子·在宥》“神动而天随”,意即精神之动静皆随顺天然。陆龟蒙本有胸怀济世之志,其《村夜二首》云:“岂无致君术,尧舜不上下。岂无活国力,颇牧齐教化。”可是他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又不第,只好隐逸江湖。姜夔平生亦非无壮志,《昔游》诗云:“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永遇乐》:“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但他亦举进士而不第,飘泊江湖一生。此陆、姜二人相似之一也。
  陆龟蒙精于《春秋》,其《甫里先生传》自述:“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书,探大籍识大义”,“贞元中,韩晋公尝著《春秋通例》,刻之于石”,“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姜夔则精于礼乐,曾于南宋庆元三年“进《大乐议》于朝”,时南渡已六七十载,乐典久已亡灭,姜夔对当时乐制包括乐器乐曲歌辞,提出全面批评与建树之构想,“书奏,诏付太常。”(《宋史·乐志六》)以布衣而对传统文化负有高度责任感,此二人又一相同也。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上的认同感,使姜夔有了“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三高祠》诗),及“三生定是陆天随”(《除夜》诗)之语。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即是这种认同感的体现。
  第四桥边,其地仍在,天随子,其人则往矣。中间下拟共二字,便将仍在之故地与已往之古人与自己连结起来,泯没了古今时间之界限。这是词人为打破古今局限寻求与古人的精神句诵而采取的特殊笔法。再如刘过《沁园春》之与东坡、乐天、林和靖交游,亦是此一笔法。以上写了自然、人生、历史,笔笔翻出新意结笔更写出现时代,笔力无限。“今何许”三字,语意丰富,涵盖深广。何许有何时、何处、为何、如何等多重含义。故“今何许”包含今是何世、世运至于何处、为何至此、如何面对等意。此是囊括宇宙、人生、历史、时代之一大反诘,是充满哲学反思意味一大反诘。而其中重点,主要在“今”之一字。凭栏怀古,笔力雄劲,气象阔大。古与今上下映照成文,补足“今何许”一大反诘之历史意蕴。应知此地古属吴越,吴越兴亡之殷鉴,曾引起晚唐陆龟蒙之无限感慨:“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吴宫怀古》)亦不能不引起南宋姜夔之无限感慨:“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相关阅读
1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 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 遇君蓬池隐,就我石上饭。 空言 【查看全文】

2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於潜僧绿筠轩》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 【查看全文】

3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 【查看全文】

4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查看全文】

5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春题湖上》,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 【查看全文】

6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点绛唇有怀苏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 可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