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33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出自唐朝诗人郭震的古诗作品《古剑篇》第五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不见
  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释】
  ⑴古剑: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
  ⑵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石为昆吾,剑名昆吾,皆以山得名。铁冶:即冶铁的工场。炎:指火光上升。
  ⑶红光:指火光。紫气:即剑气。赫然:光明闪耀的样子。
  ⑷凡:即共,一作“经”。
  ⑸龙泉:龙泉县有水,曾有人就此水淬剑,剑化龙飞去,因此此剑便名龙泉剑(《太平鬟宇记》)。
  ⑹咨嗟:即赞叹。
  ⑺错镂:指错彩、镂金。金环:指刀剑上装饰的带金的环。映:一作“生”。
  ⑻风尘:指烽烟,借指战争。
  ⑼幸:庆幸。周防:即周密防卫。周:一作“用”。
  ⑽黯黯:通“暗暗”,指幽暗而不鲜明。
  ⑾文章:指剑上的花纹。
  ⑿直:通“只”。游侠子:指古代那些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英雄侠士。
  ⒀曾:一作“常”。
  ⒁中路:即中途。弃捐:指抛弃。
  ⒂“零落”句: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使雷焕寻剑,雷焕于丰城县狱屋基下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上刻文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漂:一作“飘”。
  ⒃尘埋:为尘土埋没。
  【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此剑出世,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难豪杰亦曾格外钟情。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说它曾中途遭到抛弃,飘零沦落在荒凉的古狱旁边呢?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其赫赫剑气形成的不凡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相传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写的,“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张说《郭公行状》)。从此,这首诗广传于世。
  “古剑”是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据传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凡;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不难理解,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陛下,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于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来说,更会深受感奋。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相关阅读
1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午枕》,其古诗全文如下: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注释】 ⑴午枕: 【查看全文】

2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长亭怨慢雁》,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 【查看全文】

3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出自唐朝诗人唐伯虎的古诗作品《桃花庵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 【查看全文】

4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好事近月未到诚斋》,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 【查看全文】

5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词作品《鹊桥仙》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 【查看全文】

6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咏怀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