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2:11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出自元朝诗人朱庭玉的作品《天净沙·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注释】
  ①芙蓉:指荷花。
  ②辞柯:离开枝干。
  ③题红:在红叶上题诗。唐僖宗时,有一名宫女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愍憨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树叶顺着御沟水流出宫墙。书生于祐拾到后添写道:“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流水上游又流入宫中。后两人终成良缘。
  【翻译】
  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赏析】
  起首两句的对仗,概括了诗人在园林中所望见的秋景。“庭前”和“水边”是两处代表性的地点,暗示出诗人在四处徘徊,也在百般寻觅。但秋天对于诗人实在是太无情了,这两句中的“尽”和“彻”就不留一点余地。这两个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尽梧桐”,诗人的判断显然是基于未尽之时绿叶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样,“开彻芙蓉”,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也必然是旧时荷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枝上萧索,水面凋敝,这现实与记忆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可明明是作者因红衰翠减而伤感,第三句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绪而自甘衰残。诗人的这种自我怨艾,一来反衬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来也表现了他对园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
  正因为诗人将所见的秋景与自己系结在一起,才会有四、五两句的神来之笔,而在心情上发生一个完全的转折。
  我们在秋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风卷着落叶扑面飞来,碰到身上有时就像粘住似的,好一会儿才飘落地面。诗人此时,就有一片“辞柯霜叶”缠上了他。何以见得?因为在上文的气氛中,飞舞在空中的霜叶只会加深“落尽”的印象,唯有停落在身上的片时的流连,才有可能启发诗人新的思考。霜叶“辞柯”而依人,这本身就沟通了“意同”的两者间的联系。“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在多情善感的诗人眼中,其“飞来”完全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及含情脉脉的行为;而“题红”在其“红叶题诗”典故的原始意义上,则饱含着真、善、美的生活激情。秋天固然有萧瑟的一面,但对热爱生活的诗人来说,却同时意味着希望和奋起。这一“辞”一“就”,尽翻前案,将初时悲秋消沉的气氛一扫而空,无异化衰朽为神奇。小令别出机杼的结尾,令人拍案叫绝。


相关阅读
1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出自宋朝诗人韩元吉的作品《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 【查看全文】

2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春夜闻笛》第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 【查看全文】

3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蝶恋花答李淑一》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 【查看全文】

4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古诗作品《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查看全文】

5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幽居冬暮》,其古诗全文如下: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 【查看全文】

6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惜春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愿君留得长妖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