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作品《秋日别王长史》,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释】
①百年:一辈子。
②西候: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故称秋日为西候。
③北梁,北边的桥,代指送别之地。
④奉:侍奉,照顾。
⑤潸然,流泪的样子。
【翻译】
此地一别,相隔千余里。您的情深恩重,令我终身难忘。本来正在悲秋,又遇上了分别。田野的景色笼罩一层寒雾,山上的光线逐渐黯淡,暮烟升起。终归知道难以再挽留,想起你的恩德,我还是忍不住落下了泪水。
【鉴赏】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分别之后,诗人前方的路途千里迢迢,对王长史恩情百年难忘。用“千里”、“百年”强调路途之远和时间之长,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首联写出开阔浩渺的时空,萦绕在诗人心头的离情别绪就像千里之路、百年之时一样绵延不断、浩渺悠长,点题明旨,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蕴含其中。起笔起得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在西候之日诗人悲伤不已,因为与王长史分别,心中的悲伤让诗人想起《楚辞》中那令人神伤的文辞。西候,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用“西候”、“北梁”两个典故点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含蓄而新颖。颔联紧承上联而写,省略具体的分别场面和情节描写,而是用典故点出时间和地点,时间是萧索凄凉的秋天,地点是北桥边,恰当含蓄地烘托出分别时凄切的氛围。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田野笼罩在浓浓的秋雾中,凄寒而朦胧,远处的山峰在沉沉暮霭中聚敛而凝重。浓厚的秋雾暮霭就像诗人心头浓浓的分别之情,拂之不去,弥漫不散。宋代欧阳修曾指出:“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笔说·峡州诗说》)诗人宕开一笔,颈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但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都笼罩着秋烟寒雾。诗人悲伤而凄凉的心情全都蕴含于这凝重而凄寒的景物之中,借景抒情,情随景生,含蓄蕴藉,深藏不露。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诗人始终知道他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在一起,心中感念 长史对自己的恩德,不禁泪流满面。想到相见渺茫,诗人心中的悲伤又加重了许多。
相关阅读
1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其古诗全文如下: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蒹葭 【查看全文】
2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出自唐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杂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 1、著:吹 【查看全文】
3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酒泉子日映纱窗》,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 【查看全文】
4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九月十日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注释】 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 【查看全文】
5 阿儿早晚成名了。玉树阶前春满抱。天边金镜不须磨,长与妆楼悬晚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阿儿早晚成名了。玉树阶前春满抱。天边金镜不须磨,长与妆楼悬晚照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玉楼春为故人母寿》,其古诗全文如下: 华堂夜宴连清晓。醉里笙歌云窈袅。酿来千 【查看全文】
6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出自宋朝诗人张孝祥的作品《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