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49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出自唐朝诗人唐庚的古诗作品《栖禅暮归书所见》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注释】
  1、湖:指惠州城西的丰湖
  2、尽:尽头
  【解说】
  傍晚时分,在春天的细雨中我从栖禅山上下来,这时候因时近傍晚,再加上天上雨云匆匆,天色一下暗了下来;但是在这春回大地的时节里,虽在暮色之中,原野四周也呈现出一片青翠的绿色;走下山来,小小的栖禅寺已经看不见了,远远地消失在身后的深山之中;行舟湖上,但见湖水的尽头,一座小小的亭子渐渐地出现在眼前。
  【鉴赏】
  这一首起句写岭南春天特有的气侯景象:刚下过一阵雨,天色明亮了一些;但旋即又阴云漠漠,在酝酿着另一阵雨。这变幻不定、时雨时停、时明时暗的天容和欲下未下的雨意,只用一个白描句子,便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在”字是个句眼,却显得自然浑成,不见着意的痕迹。
  次句“春归处处青”,由天容写到野色。春回大地,处处一片青绿之色。“归”既可指归去,也可指归来,这里用后一义,传出喜悦之情;缀以“处处青”三字,欢欣之情更溢于言表。作者《春归》说:“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所至”句亦即“春归处处青”的意思。不过《春归》诗强调春风的作用,该篇则泛言春归绿遍,暗示这种时下时停的春雨有滋润万物的作用。
  第三句“山深失小寺”,正面点到栖禅山。句中“小寺”,即栖禅寺。题中说“暮归”,则栖禅寺在白天游览过程中已经去过,这里说“失小寺”,是暮归回望时,因为山峦重叠,暮霭朦胧,已不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山深,寺小,故用“失”字表达。这里透出了诗人对日间所历胜景的留恋,也隐约流露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
  末句“湖尽得孤亭”,与上一句相对。上句是回望所见,下句是前行所遇。湖,指惠州丰湖,在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之上。诗人在暮归途中,信步走到丰湖尽头,忽然发现有一座孤亭,感到很喜悦。三四两句,一方面是恍然若失,一方面却是欣然而遇,这中间贯串着诗人的“暮归”行程。


相关阅读
1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胡无人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 【查看全文】

2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出自唐朝诗人谭用之的古诗作品《秋宿湘江遇雨》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查看全文】

3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古诗词作品《扬子江》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 【查看全文】

4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 【查看全文】

5 雷山小过卦_易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小过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艮下震上)小过①:亨,利贞。 可小事②,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1),不宜上,宜下。大吉。 初六:飞鸟以凶( 【查看全文】

6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出自宋朝诗人石柔的作品《绝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 石懋,宋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