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逢十的大事特多。推算起来,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拉开了变法的大幕。今年恰逢九百四十周年,也是可以作为话题的。 2007年,为纪念邓广铭先生诞生......
未完,继续阅读 >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为官清廉,一生锐意改革积弱成习的朝政,虽然因为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从而功败垂成,但他忧国忧民、不计个人毁誉的精神,仍......
未完,继续阅读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
未完,继续阅读 >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主要是改变旧有常平仓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
未完,继续阅读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有权拍板决策的领导人,他们个人的好恶,......
未完,继续阅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王安石既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文学家。列宁曾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
未完,继续阅读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
未完,继续阅读 >【人物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1-3]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
未完,继续阅读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守旧势力阻挠变法的做法;王安石“三不足”精神;宋神......
未完,继续阅读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
未完,继续阅读 >王安石自幼才华出众,智力超群。二十一岁时,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深得主考官好评,拟定王安石第一。第二名王珪,第三名韩绛,都是后世名人。未进入三甲的杨寘,排名第四。王......
未完,继续阅读 >中国的文化在宋朝发展到了顶峰,但即使在宋朝最强盛的时代,也无法有效抵御西夏等外敌的入侵。王安石针对北宋的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进行了史称熙宁新政 的改革,以图富国安民......
未完,继续阅读 >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江西临川才子王安石来到汴京参加由皇帝主持的考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殿试,那年王安石刚好21岁,由于自己才华横溢,所以对于考取状元信心满满。 那年......
未完,继续阅读 >位于马鞍山含山县城北七公里处的褒禅山与华阳洞,面积约20公里,因王安石一篇《游褒禅山记》而闻名中外,《游褒禅山记》列入中学生必读范文。褒禅山历来是佛家聚集之地,在含......
未完,继续阅读 >相传,某些汉字的来由与我国一些名人有关。双喜字即其中之一。这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造的字。 据说王安石23岁那年,赴京赶考,路经马家镇马员外家,见门上挂一盏走马灯。门楹上......
未完,继续阅读 >庙堂之上一场脱离了“以民为本”的富国强兵运动——“熙宁变法”扰攘北宋末年半个世纪,求治心切的君臣新政最终以大争议、大悲剧的姿态,留在了中国的历史长河里。王安石身后......
未完,继续阅读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
未完,继续阅读 >王安石生在宋仁宗年间,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众多文人之中惟一一个以直面改革社会而闻名的诗人。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作为一个外国人能知道中国古代的人物,......
未完,继续阅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 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
未完,继续阅读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黯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王安石变法失败......
未完,继续阅读 >《宋史》评价 《宋史·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
未完,继续阅读 >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这症,虽服药,难以除根。太医院嘱饮阳羡茶,并须用长江瞿塘峡水煎烹。因苏东坡是蜀地人,王安石曾相托于他: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
未完,继续阅读 >说到苏东坡的政敌,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又是上下级关系,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王安......
未完,继续阅读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觅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王安石任舒州通判的当年,长兄宜州司户王......
未完,继续阅读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被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然而,这位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晚年时却与佛教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 归心向......
未完,继续阅读 >王安石的变法政策无一不从良好愿望出发,但改革光靠非理性过头的激情,光顾自己一逞政治抱负,而把百姓生存置于不顾是行不通的。一种变法,无论其富国强兵的主旨如何宏大,如......
未完,继续阅读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
未完,继续阅读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
未完,继续阅读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阅读问题: 1、阅读上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①鸣吠两词......
未完,继续阅读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
未完,继续阅读 >